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組成人員。代表法規定,代表應當與原選區選民或者原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他們的意見和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通過建立健全代表聯絡機構、網絡平臺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系。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要求,各級國家機關要加強同人大代表的聯系、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推進人大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人大代表、人大機關聯系人民群眾網絡平臺,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大局,適應信息技術發展新形勢,大力推進人大信息化建設,以密切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系為重點,建立健全網絡平臺,為進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人大機關同人民群眾聯系、充分發揮代表作用提供有力信息技術保障,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時俱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二)總體目標。
各級人大在本屆任期內,基本形成內容豐富、功能實用、方式多樣、安全便捷的密切人大代表、人大機關同人民群眾聯系的網絡平臺,人大工作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代表運用信息技術聯系群眾的水平和能力大幅提高,代表聯系民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三)基本原則。
加強統籌規劃,積極穩妥推進。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網絡平臺建設和實施的統籌協調,形成整體合力,穩步推進完善。
堅持因地制宜,依法探索創新。堅持從實際出發,轉變觀念,注重求真務實,依托國家電子政務網絡體系,辦好各級人大門戶網站,積極推進新興媒體的應用,加快網絡平臺建設。
鼓勵試點先行,總結推廣經驗。及時交流各地實踐情況,總結推廣典型經驗,不斷提高網絡平臺運用水平。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加強各級人大門戶網站建設,建立人大機關聯系代表和群眾的網絡平臺。
加強各級人大門戶網站建設,提高人大工作透明度。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嚴格執行保密規定,建立健全信息發布機制。要通過門戶網站及時、準確發布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監督、決定、任免和人大機關工作等方面的信息。權威發布人大及其常委會新通過的法律法規,推出新法律法規解讀的文章、訪談;落實監督法規定,將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的“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報告以及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意見、“一府兩院”對審議意見研究處理情況的報告,通過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進一步公開人大代表審議發言和人大會議活動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有步驟地推進代表議案和建議、批評、意見及審議、辦理結果公開。逐步充實、完善人大門戶網站交互功能,加強與公眾的互動交流,通過網站公開征集立法、監督項目,公開征求法律法規草案意見和意見采納情況等,廣泛聽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更多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監督工作中的作用,擴大公民對人大立法、監督等工作的有序參與;逐步推進和完善網上信訪。
重點推進縣級以上人大門戶網站建設,提高辦網質量和水平,力爭到2015年年底設區的市、自治州人大基本建成門戶網站,到2016年年底縣市區人大基本建成門戶網站,積極推動鄉鎮(街道)人大建設門戶網站。要推進人大網站集約化建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建設統一的人大網站平臺,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和有條件的設區市、自治州可建立網站平臺。人大門戶網站建設,應當通過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依托上級人大已建網站平臺,打造人大網站集群,不再單獨建設人大網站。市、縣、鄉鎮人大主要提供信息內容,上級人大網站承擔技術安全、運維保障等。要推廣技術和服務外包形式,充分利用社會化、市場化資源,以節約人力財力物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適應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推動設立人大門戶網站移動版,逐步豐富網站的移動應用。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加強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應用服務,積極利用微信等新技術,開設人大微信公眾號,發布人大工作信息,為人大代表、人民群眾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二)建立服務代表履職的網絡平臺,進一步密切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依托各級人大門戶網站,搭建代表信息公開的平臺。著重推進縣、鄉直接選舉的人大代表通過平臺面向原選舉單位或者原選區選民,公開代表基本信息、聯系方式,探索公開代表履職活動情況、開展代表網上述職等,便于原選舉單位或者原選區選民聯系代表、了解代表、監督代表。
搭建代表與人民群眾交流互動的平臺。選擇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社會民生熱點,為代表與人民群眾交流對話服務,認真聽取和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交流互動實效。
搭建代表議案建議工作的平臺。為代表面向原選舉單位或者原選區選民征詢代表議案和建議、批評、意見內容服務;通過平臺,逐步實現代表建議從醞釀、草擬、提交到交辦、轉辦、辦理、答復以及辦理結果評價、反饋的信息化管理;代表議案審議和代表建議、批評、意見辦理結果以適當方式在網絡平臺向社會公開。
搭建代表知情知政、獲取信息資源的平臺。通過平臺向代表提供人大和“一府兩院”的有關文件、參閱材料、工作信息以及國內外研究資料等信息資源,為代表知情知政、依法履職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料。
搭建代表學習培訓的平臺。加載法律法規、人大知識、專題講座等電子數據,提供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的服務,積極探索代表遠程學習培訓。
(三)重視即時通信工具等新興媒體的運用,更好服務代表聯系群眾。
運用新興媒體服務代表履職。積極推進縣鄉直接選舉的人大代表依托代表之家等活動平臺,或者以代表小組為單位,開設微信群、QQ群等,直接與群眾交流溝通,暢通群眾訴求表達和意見反映的渠道。爭取在各級人大本屆任期內,普遍開設代表之家、代表小組的微信公眾賬號等。逐步推進各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與直接聯系的本級人大代表、設區的市以上人大代表與直接聯系的下一級人大代表之間建立微信群等,加強雙向聯系交流,了解社情民意。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各級人大機關要加強對人大信息化工作的領導,把人大信息化建設列入人大工作的重要議程。建立和落實網絡平臺建設工作責任制和協調機制,各級人大機關由一位領導牽頭,相關單位參與,統籌協調網絡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其中:代表聯絡部門牽頭負責代表聯絡網絡平臺的建設和運用,新聞宣傳部門牽頭負責辦好人大門戶網站及微信公眾號,信息化部門負責技術支撐和保障,相關部門要做好信息資源提供及其他有關工作。要把信息化工作作為人大機關各部門的重要職責,推動網絡平臺建設、運營、管理機制創新,形成人大機關信息化工作的合力。
(二)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各級人大機關把人大門戶網站和網絡平臺建設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予以保證。各級人大網絡平臺充分依托國家電子政務網絡體系、上級人大門戶網站,實行共建共用,避免分散投入、重復開發,節約投資、提高效益。
(三)健全機制,充實隊伍。加強人大信息化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統籌協調人大信息化整體發展。人大有關業務部門要培養和充實信息化人才,充分發揮業務部門在實施信息化建設的主導作用。同時加強與主流新聞網站以及有新聞資質的商業網站等的合作。
(四)加強培訓,提高能力。加強代表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發揮網絡平臺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提高代表利用網絡的能力。加強人大機關信息化工作培訓力度,培訓相關部門信息業務骨干,使人大機關干部既懂人大業務、又懂信息技術,盡快適應新形勢做好人大工作的需要。
(五)制定方案,有序推進。地方各級人大依據本意見,制定本地網絡平臺的實施方案,并抓好落實。上級人大機關要加強對下級人大網絡平臺建設工作的指導,及時研究解決實施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調整完善措施。完善各級人大運用網絡平臺的評價機制,及時推廣先進經驗。(中國人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