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代表風采 >> 正文

鄭望春:握穩“接力棒” 跑好鄉村振興新征程

 【發布日期:2023-02-28】 【字號: 】  【關閉此頁

2月24日上午,四川省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的會議室內,一場意見征求座談會正在舉行。參會的黨員干部群眾你一句我一句地向會議主持人、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鄭望春提出自己的建議意見和心愿。鄭望春認真記下大家的每一條建議意見,還不時與大家互動交流。

這是鄭望春啟程赴北京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前最后一次集中聽取黨員干部群眾的建議意見。此前他已多次走村入戶收集民聲民盼,充分聽取村內外群眾和市縣有關部門的意見建議,為向大會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意見做好準備。

古路村被稱為懸崖上的村莊,是個700多人的彝族村落,是漢源縣最偏僻的一個少數民族村。過去,村民們進出村得靠著樹藤在巖壁上攀登。2003年,村民們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了一條長約5公里、落差超過600米的“Z”字形階梯山路,打通了與外界的聯系。2016年,當地政府投入2000多萬元,開始修建760米長的索道。2018年索道正式開通,三個小時的上山路變成了三分鐘,這徹底結束了古路村與世隔絕的歷史,這個從壁立千仞的絕壁幽谷中走來的村落頓時吸引了無數網民的目光,成為網紅打卡地。這一年,古路村實現了脫貧,并由此走上了致富路。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時任古路村黨支部書記駱云蓮當面向總書記介紹古路村近年來通過災后重建和脫貧攻堅,發生的可喜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囑咐他們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還要杜絕“養懶漢”。古路村人民不忘總書記囑咐,搶抓發展機遇,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探索出了一條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脫貧之路、鄉村振興之路。

鄭望春2020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以來,積極多方爭取項目資金,籌建通村、通組公路。而在項目籌建初期,受地區條件的差異化和老百姓觀念影響,道路建設遭遇重重波折。對此,鄭望春通過院壩會、家常會、農民夜校等形式和群眾談心,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動員全村黨員群眾積極參與修建。在他的帶領下,不到兩年時間,打通了古路村244戶680人的產業路、致富路,徹底解決當地群眾出行難、運輸難等問題,受到群眾一致好評,全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日益增強。

致富的首要問題“路”解決了,如何讓群眾富起來?鄭望春認為關鍵是要建立促進群眾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首先必須要壯大產業支柱。他于是提出以種植、養殖業為基礎,旅游業為突破,做好古路村特色旅游宣傳推廣工作,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創造一個鄉村旅游新典范。2021年,鄭望春帶領當地干部群眾到省內外參觀學習農家樂先進經驗,隨后整合全村現有接待空間,發動致富能人、返鄉創業青年等力量打造村民主題民宿、農家樂、特產店等20余家。同時修建生態停車場、觀景平臺、步游道,修建火把廣場、民族文化廣場等,為農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次參加全國人代會,我比較關注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鄭望春告訴記者,下一步要走向鄉村振興的高質量發展,還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對全村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對產業進行提檔升級!跋聛砦覀円粩噙M行人居環境的整治、房屋風貌的塑造,文旅產業瞄準高端化發展,把目前散戶階段的民宿,打造成正規的農家樂,形成一種聯盟,實現抱團發展,并把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同時動員全村老百姓參與到旅游餐飲業中,強化農旅融合產業發展,切切實實讓老百姓感受得到自己的腰包能夠鼓起來。

在獲悉鄭望春當選為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后,村里老支書、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駱云蓮就向他傳授自己當全國人大代表的履職經驗,從積極參加視察調研到審議發言的站位,再到建議的撰寫,都一一指點他,讓他的履職之旅充滿信心。

鄭望春表示,今后五年當中,他一定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認真履行好代表職責,握好“接力棒”, 跑好鄉村振興新征程,把最基層的聲音和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帶到北京,把中央的大政方針傳達到基層,奮力帶領鄉親們走向共同富裕。(四川人大)

a片试看20分钟做受视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