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代表風采 >> 正文

人民滿意我幸福 人民幸福我滿足——記名山區區、鎮兩級人大代表、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魏國

 【發布日期:2022-09-15】 【字號: 】  【關閉此頁

2022年8月30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大會,分別授予397名個人、198個集體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名山區區、鎮兩級人大代表、萬古鎮黨委書記魏國,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成為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公務員。

近年來,魏國同志先后榮獲“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省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先進個人”等各種榮譽稱號,這是各級黨委政府對魏國同志十年如一日扎根農村基層、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高度肯定。

扎根農村,優秀大學生蝶變“泥腿子”干部

“魏國書記在建山、萬古工作多年,對老百姓感情很深,沒有官架子,沒有書生氣,說話、辦事接地氣,工作有思路、有干勁,老百姓都很歡迎他,我們村組干部也很喜歡他!”提起魏國同志,萬古鎮安吉村黨委書記甘春林贊不絕口。

據了解,魏國同志于2008年7月作為優秀大學生選調到名山縣工作,先后在縣委組織部、縣政府辦公室從事機關相關工作。因為年輕有文化,經常從事文稿寫作,很快成為單位上的“筆桿子”。2012年11月,組織上安排他到建山鄉工作,擔任建山鄉人民政府副鄉長。從縣城機關突然來到農村,工作性質不同,工作條件也有很大的改變,但他還是沒有一絲猶豫,一頭扎進了那個偏僻的小鄉鎮。當時的建山鄉實在小得不能再小,只有6個村,總人口不足1萬。鄉政府駐地甚至不能趕集,沒有一家像樣的超市、餐館,生活非常不便。既來之,則安之。魏國同志放下“優大生”和“筆桿子”的名頭,一切從零開始,一步一步丈量鄉村的每一塊土地,一戶一戶聽民聲、查民情、解民憂,逐漸熟悉并愛上了農村工作。2019年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后,建山鄉撤并,大部分村合并到萬古鎮,魏國同志又先后擔任萬古鎮鎮長、黨委書記。

轉眼之間,魏國同志在農村工作已經十年。十年來,他從一名“優大生”和“筆桿子”,蝶變成為一名說農村話、辦農民事、與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泥腿子”干部,也成為一名常為老百姓代言和服務的人大代表。這期間,同他一起來到名山工作的“優大生”們陸續離開,有的進入了省、市機關,有的辭職到大城市打拼,唯有他選擇了堅守!耙驗槲覍@片土地愛得深沉,這里有綠水青山,有純樸可敬的鄉親!”魏國同志飽含深情地說。

因地制宜,偏僻荒山變身“花果金山”

“這幾年雖然疫情影響較大,但我們合作社發展勢頭還是很旺,去年銷售收入達6000萬元,今年已經銷售李子300多萬斤、獼猴桃100多萬斤。我們合作社能有今天,全靠魏國同志的大力支持!”9月5日,名山區蒙和源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盧懷超一邊指揮工人分裝獼猴桃,一邊對前來調研的區人大常委會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魏國同志到建山鄉工作后,分管脫貧攻堅工作,怎樣才能找到一條適合建山人民的致富路成為他日思夜想的頭等大事。當時,建山鄉6個村位于蓮花山區,山上耕地少,茶葉產量較低,老百姓種植茶葉的積極性不高,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小孩。魏國同志利用幾個月的時間對蓮花山區進行了調研,全覆蓋走訪了當地的村組干部和普通群眾,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在綜合聽取大家的意見后,他終于下定決心在這個偏僻的荒山上發展水果,重點是獼猴桃、脆紅李。說干就干,他積極向市、區扶貧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對規模種植獼猴桃、脆紅李的農戶給予種苗、化肥、技術等各方面的扶持。同時,還對荒山上的土路進行了硬化,新修了蓄水池,方便果農種植管理和運輸水果。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全鄉獼猴桃就從2000余畝種植發展到了7000余畝,同時陸續發展脆紅李、柑桔1000多畝,偏僻的荒山因此變成了風光秀美的“花果金山”。

光解決了種的問題還不行,還得解決賣的問題。當時互聯網電商已經在城市興起,但在農村還較少見。魏國同志又積極探索建立專業合作社,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增加建山水果的市場話語權。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名山區蒙和源水果種植等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入社農戶達400多戶。他又千方百計爭取補助資金近百萬元支持蒙和源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修建了24個凍庫,這樣合作社一年四季都能以較高的價格銷售新鮮的水果。同時,積極組織人員參加電商培訓,開啟了線上線下共銷模式,有力拓展了市場,切實解決了老百姓“種果容易賣果難”的問題。魏國同志積極推行的“互聯網+扶貧”模式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級的高度重視,2016年9月,全國“互聯網+扶貧”示范縣工作推進會在名山區召開,建山鄉作為重要的參觀點向與會人員展示了偏僻荒山變身“花果金山”的嶄新風貌。

“習近平同志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既要守護好綠水青山,也要因地制宜利用良好的生態資源,遵循市場規律,探索一條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好路子。全靠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落實得好,才讓我們建成了花果金山!”魏國同志感慨地說。

因戶施策,窮困農戶蛻變“小康人家”

“這幾年,在魏書記和各位干部的幫助下,我終于翻過了老虎關,摘掉了貧困帽,過上了小康生活!黨和政府恩情說都說不完!”萬古鎮安吉村十四組村民盧本澤激動地說。

2012年,盧本澤是原建山鄉飛水村有名的貧困戶。家中共有4人,其中近80歲的老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兩個女兒在建山上學,只有他自己一個勞力。他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里種糧食,同時養一兩只羊,基本上靠親戚接濟度日。2013年“4.20”蘆山地震后,盧本澤家幾間破舊的小木屋搖搖欲墜無法再居住,他和家人心急如焚,卻又束手無策。魏國同志多次上門,幫助謀劃住房重建和增收脫貧之策。魏國同志積極幫助爭取了重建和危房改造支持政策,幫助他新修了三間房屋,解決了無房住的問題。同時,根據他有養羊經驗的實際情況,爭取區委辦與他結對,免費為他提供了一對良種種羊。魏國同志還積極與建山九年一貫制學校協調,減免了他兩個女兒的學費和生活費。就這樣,在大家的共同幫扶下,盧本澤逐漸成了養殖專業戶,年出欄肥羊20多頭、生豬10多頭,兩個女兒也相繼從中職學校畢業有了工作,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過上了小康生活。

像盧本澤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據了解,原建山鄉共有貧困村2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11戶。魏國同志作為分管脫貧攻堅的鄉鎮領導干部,硬是以“釘釘子”的精神和“繡花”的功夫,不厭其煩,一戶一戶上門走訪,逐一了解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情況,細心分析致貧原因,有針對性地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措施。哪一戶人飲水困難,哪一戶人缺乏勞力,哪一戶人身患重疾,他都了如指掌。他一趟又一趟地跑部門、找領導,多方爭取資金3000多萬元,實施了脫貧項目13個,極大地改善了貧困村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也改變了貧困農戶的落后面貌,原建山鄉211戶貧困戶于2017年全部實現穩定脫貧,2個貧困村于2018年全部退出。

“我也來自農村,從小就知道農村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容易。作為一名鄉鎮干部和人大代表,我時常在心里告訴自己,老百姓就是我們的親人,他們滿意是我最大的幸福,他們幸福是我最大的滿足!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黨在農村的各項惠民政策也將進一步增多,下一步,我們還要積極探索茶旅融合、農旅體驗新模式,加快美麗鄉村建設,讓全鎮百姓都過上幸福的生活!”面對未來,魏國充滿信心。(名山人大 鄭環懿)

a片试看20分钟做受视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