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范文清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雅安市人民檢察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
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全市檢察機關在市委、省檢察院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政府的支持和政協民主監督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及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緊緊圍繞全市發展大局,全面履行“四大檢察”職能,為維護雅安安全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始終保持政治定力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把迎接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與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以及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向領航,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把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貫穿于各項具體工作,切實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確保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市檢察院被評為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先進單位。抓實建強基層黨組織,精心培育出“紅色檢心·守護青綠”“初心如磐·公訴為安”等一批特色鮮明的基層黨建品牌。
務實篤行落實中央《意見》。堅決扛起貫徹落實中央《意見》的政治責任、法治責任、檢察責任。市委常委會專題傳達學習中央《意見》精神,制定責任分工方案。聚焦法律監督重點難點問題,建立健全案件數據共享、檢察公開聽證、案件交叉審查等機制,持續加強和改進法律監督工作。牽頭建立全市法律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并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進一步凝聚共識、明晰責任。組織開展主題宣傳宣講活動,市檢察院檢察長帶頭宣講中央《意見》精神。堅持在市委、市委政法委領導下有力推進《意見》在雅安落地落實,推動各項配合制約機制和人財物保障全面落實,統一執法司法理念,形成服務保障發展和安全的最大公約數。
全面落實從嚴治黨治檢。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自覺接受上級機關、紀委監委和派駐紀檢監察組監督。以扎實開展“轉作風、樹新風、作表率、抓落實”專項行動和“忠誠鑄魂、鐵紀擔當”專項活動為契機,刀刃向內轉變作風。結合檢察工作開展“服務發展、維護穩定、化解矛盾、檢察為民”示范創建活動,聚焦群眾最不滿意的5個作風問題,制定落實整改措施14條。持續狠抓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落實,主動報告“三個規定”事項263件次。市檢察院對名山區檢察院開展政治督察、對蘆山縣檢察院進行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已全部整改完畢。
二、堅持依法能動履職,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嚴厲打擊刑事犯罪,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共批準或決定逮捕各類犯罪527人,起訴1525人。嚴厲打擊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盜搶拐騙等侵害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犯罪,批捕108件172人,起訴183件289人。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嚴懲黑惡勢力犯罪,批捕涉黑惡案件7件41人、起訴5件38人,對涉黑惡案件提前介入率100%。嚴懲毒品犯罪,批捕28人,起訴68人,追捕追訴毒品犯罪嫌疑人15人。依法懲治職務犯罪,審查起訴職務犯罪案件45件47人,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雨城區檢察院辦理的劉某某行賄、非法采礦案,成為國家監察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首次聯合發布的受賄行賄犯罪一起查的5起典型案例之一。
服務保障雅安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最高檢“三號檢察建議”,起訴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秩序犯罪38件113人、國家工作人員受賄28件28人,積極參與法治化金融治理。堅持依法懲處與平等保護相結合,準確把握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全力促進穩增長、穩市場主體、穩就業。在依法監管的前提下,會同司法行政機關推動批準8名涉民營企業社區矯正對象因生產經營經常性外出申請。全面推開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工作,辦理涉案企業合規案件4件,確保涉案企業通過合規整改提升依法合規經營和風險防范能力。嚴格落實辦理上游犯罪、追贓挽損時同步審查洗錢犯罪線索要求,切實維護經濟金融安全,滎經縣檢察院成立“斷流”反洗錢辦案團隊,辦理洗錢犯罪案件2件2人。
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制定《關于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保障川藏鐵路(雅安段)項目建設的意見》,為川藏鐵路(雅安段)建設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在川藏鐵路(雅安段)項目部設立“檢察聯絡室”,建立辦案“綠色通道”,辦理涉川藏鐵路建設刑事案件3件,參與化解民事糾紛11件。與重慶市檢察院第五分院共同簽署《關于在長江上游流域生態環境資源保護中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跨區域協作的意見》,全面加強公益訴訟檢察跨區域協作,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管理局共同制定《大熊貓國家公園公益保護協作實施意見》,辦理破壞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23件,促成補植復綠247畝。積極探索“碳匯”生態修復理念,守護青山綠水,寶興縣檢察院辦理全省首例引入“碳匯”理念開展生態修復的司法案件。
全力投入抗震救災、疫情防控。“6·1”蘆山地震、“9·5”瀘定地震發生后,立即成立抗震救災工作專班、應急處突分隊,全力配合做好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等工作。開展集中安置點安全維穩工作30余次,摸排房屋受損情況588戶,確保災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由市檢察院檢察長為組長的石棉縣草科鄉農家村包保工作組持續53天集中開展災情摸排、危房排危、法律政策宣講等工作,實現全村239戶366人平穩過渡安置。市檢察院1名干警被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表彰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10·10”新冠肺炎疫情處置期間,組織200余名干警下沉疫情防控一線,開展志愿服務800余人次。細化線上服務措施,通過網絡開展律師閱卷、認罪認罰案件聽取意見等14件,確保檢察工作不斷檔、服務群眾不打折。
三、堅定踐行人民至上,服務保障民生福祉
加大特殊群體的保護力度。深入推進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批捕2人,起訴16人。建立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融合機制,助推鄉村振興,司法救助85人,發放救助金79.7萬元。持續關注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食品、醫療、教育等領域犯罪,批捕9人,起訴27人。天全縣檢察院辦理的彭某某、李某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
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持續抓實最高人民檢察院“一號檢察建議”,推動落實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教職工入職前查詢違法犯罪記錄,嚴厲打擊侵犯未成年人權益犯罪,批捕20人,起訴48人。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全力教育挽救每一名涉罪未成年人,聯合9部門共同建立《雅安市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機制》,形成分級干預矯治體系,對35名涉案未成年人進行分級教育矯治。作為全國5個試點地區之一,建立完善“檢察+民政”雙引擎機制,有效促推檢察司法保護主動融入家庭、學校、社會、網絡和政府保護。推動家庭教育促進法有效實施,聯合婦聯等單位建立全國首個家庭教育指導聯合體,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發出督促監護令12份,有力促進“甩手家長”依法帶娃。漢源縣檢察院牽頭聯合有關部門,建成全市首個家風家教實踐基地暨漢源縣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圍繞防止校園欺凌、防止性侵害、禁毒等主題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60余次,覆蓋1.8萬名師生。雅安市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團隊榮獲第25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貫徹少捕慎訴慎押司法政策,開展刑事案件羈押必要性審查192人,變更強制措施141人,因無社會危險性不捕268人。構建非羈押人員智能綜合管控系統,在嚴格司法的同時利用數字化手段,解決“不羈押怕失聯”的后顧之憂,系統上線以來,對20名犯罪嫌疑人進行有效監管,無一人脫管漏管。深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努力減少社會對抗,促進社會和諧,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辦理案件1111件1952人,適用率為87.22%。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有效發揮“行刑銜接”機制和平臺作用,建議行政執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線索38件,公安機關立案偵查38件。結合辦案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和監管漏洞,發出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56件,以“我管”促“都管”。名山區檢察院結合辦案中發現的自制起重設備和特種機械車輛安全監管“真空地帶”,向有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共促安全生產治理能力提升。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壓實首辦責任和屬地責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當地,接待信訪群眾274人次,立案受理群眾來信來訪44件,領導干部帶頭辦理疑難復雜信訪案件22件,均在7日內告知“已收到、誰在辦”,3個月內辦理結果答復100%。
四、堅守嚴格公正司法,提升法律監督質效
刑事訴訟監督維護司法公平公正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強化偵查活動監督,全面推行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實質化運行。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未立案,監督立案53件,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監督撤案89件,對偵查活動提出書面監督意見124件。強化刑事審判活動監督,充分發揮檢察機關一體化優勢,建立刑事判決裁定交叉審查機制,全面提升刑事審判監督質效,辦結刑事抗訴案件8件,法院采納抗訴意見改判6件,發回重審1件,對刑事審判活動提出書面監督意見22件。強化刑事執行活動監督,對看守所、監獄等監管執行活動提出書面監督意見并糾正51件,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提請、決定、裁定不當書面提出意見并糾正350人次。發現并書面提出監外執行與社區矯正不當85人,糾正脫管10人、漏管3人。全面推開財產刑執行專項檢察監督,重點清理職務犯罪、毒品犯罪和經濟犯罪案件,徹底鏟除毒品犯罪死灰復燃的經濟基礎,堅決不讓經濟犯罪罪犯因犯罪得利,提出意見并糾正48件。深化“派駐+巡回”監管場所檢察監督模式,在全省率先探索社區矯正巡回檢察機制,實現看守所、監獄、社區矯正機構巡回檢察全覆蓋。
民事行政檢察促進和諧雅安建設的作用進一步彰顯。積極運用抗訴、檢察建議等手段,加強對審判機關和行政機關的監督,辦理各類民事行政檢察監督案件321件。辦理民事生效裁判監督案件58件,提出監督意見12件,促成和解或經釋法說理申請人撤回監督申請12件。深化虛假訴訟領域深層次違法行為監督專項活動,加強與法院、公安等部門的協作,成功辦理民事虛假訴訟案9件,有力捍衛司法權威。認真開展“全面深化行政檢察監督依法護航民生民利專項活動”,聚焦社會保險、行政登記、行政處罰等領域,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78件,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辦理拖欠農民工薪酬、追索贍養費等支持起訴案件138件,為105名農民工追回工資170余萬元。
公益訴訟檢察守護群眾美好生活的作用進一步發揮。緊緊圍繞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等領域公益損害突出問題,立案674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619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31件,單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24件。對全市44處紅軍長征不可移動文物開展保護監督,制發10件涉長征遺址檢察建議促成問題整改,有效服務“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雅安段建設。辦理全省首例抗戰文物公益保護案,有效保護抗戰文物,促進愛國主義教育。開展耕地資源保護公益訴訟監督,立案22件,發出檢察建議29件,推動撂荒耕地整治,嚴守耕地紅線。打造公益保護法治共同體,建立“河長+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形成共同推動長江上游生態保護的合力。與市委統戰部協作,依托“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面向全市100名志愿者有效收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6條,轉為案件辦理9件。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實驗室工作照,入選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國家“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作為檢察機關建立公益訴訟制度、維護社會公益取得的成就展示。
五、狠抓班子隊伍建設,增強檢察履職能力
全面夯實隊伍發展根基。聚焦隊伍履職能力建設,組織開展自主培訓6期,組織60名干警參加最高人民檢察院、省檢察院業務輪訓,參加檢察教育培訓網絡學院等網絡專題培訓25期1700余人次。持續開展全市檢察機關“蝶變人才培養工程”,堅持將政治培訓與業務培訓有機融合,大力開展業務技能實訓演練、庭審觀摩評議、文書抽查評議等崗位練兵,著力提升檢察人員素質能力。加強理論調研推動成果轉化,被《社會科學》等省級以上刊物采用調研文章30篇。以實現法律監督質效飛躍為關鍵,推進檢察大數據戰略實施。市檢察院開發的《附加刑判決不當線索發現監督模型(創意)》在全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模型大賽中獲全省優秀作品獎。加強檢察工作縱向和橫向一體化建設,綜合運用檢察職能,強化跟進監督、源頭監督、系統監督,實現司法公正最大化。
始終鮮明創先爭優導向。緊盯“保持全省一流方陣、進入全國一流行列”雙一流目標,堅持核心業務指標“一月一評比、一月一分析、一月一通報”,營造“你追我趕”的創先爭優氛圍。瞄準核心業務指標正向排名、工作經驗推廣、專家能手評比、業務競賽、試點工作、精品案件培育等,組織開展“一院一品”、“一支部一品牌”創建,在刑事檢察、民事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未成年人檢察等方面,發揚求極致精神,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打造特色亮點品牌,先后涌現出“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2022年度全國檢察宣傳先進單位”等先進集體和個人。全市檢察機關共有57個集體、36名個人獲得市級以上表彰獎勵,其中24個集體、16名個人獲得省級以上表彰獎勵。
不斷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制定《全市檢察機關基層院建設“三培育三引領”活動方案》,精心選樹基層檢察院、特色工作品牌等培育對象,通過采取檢查指導、逐院剖析、現場觀摩、重點幫促等措施,促進培育引領工作取得實效。雅安市檢察機關3個培育對象獲評全省檢察機關“三培育三引領”活動第一批次培育對象并授牌。在市委的關心支持下,有序推進市縣兩級院班子配備常務副檢察長。班子成員定期到聯系基層檢察院督導檢查,壓實基層檢察院建設主體責任。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及社會監督。主動向人大常委會、政協及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報告或通報重要工作、重大部署,向市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貫徹落實中央《意見》情況。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零距離”參與檢察工作64人次,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送檢察工作聯絡?12期,增進各界對檢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邀請人民監督員參與案件監督104件、183人次。充分發揮以聽證促進公平正義的作用,組織檢察聽證139次,實現全市檢察機關“四大檢察”聽證全覆蓋。深化檢務公開,發布重要案件信息65條、案件程序性信息2444條、生效法律文書317份,開展案件質量評查21次,評查案件274件。
各位代表,全市檢察工作的發展和進步,是市委和省檢察院堅強領導的結果,得益于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有力監督、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協的民主監督以及社會各界特別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在此,我代表全市檢察機關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做到“六個堅持”:堅持黨的領導是檢察工作的根本保證,堅持人民至上是檢察工作的根本立場,堅持依法辦案是檢察工作的根本遵循,堅持改革創新是檢察工作的根本動力,堅持創先爭優是檢察工作的根本出路,堅持提升隊伍履職能力是檢察工作的根本保障。這些既是對過去工作的經驗總結,也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我們必將長期堅持和發揚。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檢察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不足,一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針對性、精準性、實效性有待提高;二是司法辦案質量效率有待提升,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需求相比還有差距;三是檢察人員專業素養還不能適應新時代更高要求,監督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培育專家型業務骨干、優化人才梯次配備力度還需加大。我們將持之以恒、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全力予以改進。
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
2023年,全市檢察機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的各項重大決策,特別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完善公益訴訟制度”作出的部署,深化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緊扣“一區一地引領、四化同步推進、雅州新區示范”,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檢察使命,全面履行“四大檢察”職能,全力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為雅安加快建設川藏鐵路第一城、綠色發展示范市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雅安貢獻檢察力量。
一是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找準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點”。切實擔當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法治保障的重大責任,全力為雅安建設川藏經濟協作試驗區和世界大熊貓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一區一地”的重要使命保駕護航。深化知識產權綜合保護,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不斷增強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力度,支持和保護創新、創業,更好服務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跨區域辦案協作。注重服務和保障綠色發展,深化“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生態檢察工作機制,全面推開“河(湖、林)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積極參與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促進綠色低碳優質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美麗中國美麗雅安建設。聚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司法需求,強化檢察環節的應對舉措,平等保護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更好地維護國家經濟主權和利益。持續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常態化開展涉民企刑事“掛案”清理,切實把黨的二十大“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的要求落實到監督辦案中。
二是主動服務新發展格局,抓住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持續著力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結合貫徹落實中央《意見》,立足檢察職能,更深融入全面依法治國、法治中國建設,以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四大檢察”更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著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堅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防范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犯罪,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深入推進打擊整治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拐賣婦女兒童等專項行動,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雅安建設,筑牢發展安全底線。一以貫之做好司法救助、公開聽證、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民生檢察實事,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著力“完善公益訴訟制度”,聚焦人民群眾關心的公益損害問題,積極探索完善公益訴訟檢察能動履職機制,用活用精檢察建議、磋商、整改落實“回頭看”等監督方式,切實履行好檢察機關“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職責。
三是高標準強化自身建設,把牢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點”。始終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自覺做“兩個確立”的堅決擁護者,“兩個維護”的堅定踐行者。持續提升政治素養和專業素能,加強全員政治輪訓、業務培訓,以政治能力提升引領專業能力增強。著力培養政治立場堅定、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實戰經驗豐富的檢察人才隊伍。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堅持品牌聯創、品牌塑新、融合發展。持續抓好意識形態工作,從講政治的高度管好陣地、管好導向、管好隊伍。不斷完善“人、案、事”科學管理體系,深化運用案件質量主要評價指標體系和檢察人員考核機制。完善紀律作風、機關管理等規章制度,打造“執行、反饋、監督”閉環式內部管理模式,持之以恒轉變司法作風。持續鞏固深化“轉樹作抓”、“忠誠鑄魂、鐵紀擔當”專項行動成果,常態化狠抓“三個規定”落實,教育引導檢察人員依法用權、規范用權,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檢察答卷。
各位代表,“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全市檢察機關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市委五屆二次全會精神和本次大會決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提升法律監督質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雅安而奮斗!